发型篇
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的?很多人会模模糊糊地回答“辫子”“散发”“剃头”等元素。但具体匈奴什么样,蒙古什么样,契丹又是什么样,估计大家就说不上了。
当然,这不怪你,毕竟很多影视作品里也傻傻分不清。比如几个古早版本的《天龙八部》,里面的耶律洪基大王居然是整个儿束发,跟汉人没有任何区别。想来可能是当时做假发成本比较高?不知道。
那么,真实的契丹人发型是什么样的呢?
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到契丹人的时代,但好在他们留下了许多图像资料。比如这幅五代时期的《卓歇图》:

五代 胡瓌 《卓歇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作者胡瓌自己就是契丹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男子都是几乎剃光了头,只在两边留下两个小辫。正如沈括在《<熙宁使契丹图抄>疏证稿》中描述的那样:“其人剪发,妥其两髦。”当然这只是基本款,具体又有多种花样,比如:

辽 敖汉旗喇嘛沟辽墓《备猎图》 敖汉旗史前文化博物馆藏
可以看到,辽人有的会在前额留一圈稀疏的刘海,围成标准“地中海”;有的会把小辫结成发髻垂在脑后。在具体的辽墓壁画中,我们看到的放荡不羁的发型就更多了。
他们对这种小辫有多痴迷呢?比如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很多人来这都是为了看著名的“东方维纳斯”,即“露齿菩萨”,但其实这些辽代塑像里有趣的地方还非常多。比如菩萨们个个耳边都有两条小辫子,以至于沈从文先生将菩萨有小辫当成断代为辽的依据之一。

比如这尊普贤菩萨,汉地菩萨中极少见到这种小辫
当然文物是不会动的,想看动的“辽人”可以点开《燕云台》。随便一截图,千年前的契丹汉子就迎面而来,想来剧组在假发这块没少下本钱。


而且我也真佩服剃发的演员们。至少让我剃光头拍戏我是不愿意的……
说起来,辽人的这种奇特发型历史还非常古老。他们的祖先乌桓和鲜卑,早在东汉时就就开始剃头了。据《后汉书》记载,乌桓“父子男女相对踞蹲,以髡头为轻便”,鲜卑“婚姻先髡头”——那么,像耶律璟、耶律贤那种留发披肩的发型有没有呢?其实也有的:

哈拉海场辽墓《备行图》 辽上京博物馆藏
我猜剧里几个主要角色不剃头是为了更好的观感(毕竟我们这种熬夜修仙党已经见不得秃头了),但能做到其来有自,在史实上吻合,也是很难得的。而且有专家推测这种留发可能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体现。
服饰篇
说完发型我们说服饰。这几年汉服热方兴未艾,有网友曰:“汉服不是突然火起来了, 而是那些小时候喜欢披床单的孩子长大了。”
如果你手边有一块床单,你可以试着把他围成一件汉服的样子。如果衣领是一个小写y,我们就一般把它叫做“右祍”;如果是镜像的小写y,我们就一般把它叫做“左祍”。而这两种衣领因为是交叠的,都叫“交领”。这是汉服最传统而古老的样式。

明 徐璋 《松江邦彦画像》 南京博物院藏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圆领”也在汉服中大行其道。随便找个明代的剧,里面那种带补子的官服就是圆领,同样分左右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