琏溪村(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横渡镇)

地名:琏溪村隶属:横渡镇
区划代码:341722105代码前6位:341722
长途区号:0566 邮政编码:247100
车牌号码:皖R行政级别:村

中文名称 琏溪村

地理位置 秋浦河上游的琏溪河畔

面    积 20.187 平方公里

人    口 898 人

横渡镇琏溪村位于石台县城东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2365公顷。2019年9月27日,被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基本情况

与黟县、祁门县毗邻,全村耕地面积651亩,全村山场面积20618亩。村民居住分散,辖 7个村民组,现有农户246 户,贫困人口474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林业。 

地理环境

横渡镇琏溪村位于石台县城东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2365公顷,其中山场2130公顷、茶园50公顷、耕地42公顷,小二型超农纲水库一座,水库容量70万方。全村辖7个村民组,人口960余人。由于地处深山,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受限,村集体经济薄弱。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扶持下,该村大力发张林茶经济,夯实基础建设。建设民生工程,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村庄面貌大有改观。

村务信息

近年来,村“两委”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全体村民大力营造用材林、经果林,栽种茶叶,实施封山育林,开展科技新农,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着力经济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先后修通11.5公里村组水泥公路,整治村庄内部环境卫生,安装了村庄主干道路灯,建立起了茶叶交易市场,组建了全县唯一一支农民篮球队,改善小学交通条件和教学环境,新建了一座及卫生室、客运站、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行政办公位一体的村部综合楼。今后,村“两委”班子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率领全村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真正把琏溪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历史文化

汪氏宗祠位于横渡镇琏溪村,建于明代。通面宽24.6米,通进深汪氏宗祠33.1米,脊高10.2米,中有天井,斗拱、梁架,棱柱等镂刻精细,今保存完好。据清道光年间修订的《汪氏宗谱》记载,汪氏宗祠始建于明代142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石琏溪的汪氏旺族合同其14支异地汪姓宗族合修而成,是石台、黟县、祁门等地部分汪氏宗祠的宗祠。文革前,围绕总祠的同时建起的还有八大分祠分布在总祠的八个方位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连总祠在内共有九座,“九”又是数字中最大数,寓总祠至高无上之意。据当地老人介绍,原本总祠内挂有许多金字匾额,可惜在文革期间,连同八大分祠在内统统被红卫兵们毁坏了。宗祠采用明代最典型的建筑风格,全祠共有99根合抱围的立柱落地。其中正厅之中的四根柱子直径达1.05米,柱子两头较细,中间略粗,像四把巨大的“梭子”直插房顶,因此,又叫做“梭柱”。屋内四周是走马楼,又称“观戏台”,走马楼的四周檐口每间隔1米建有最能代表明代建筑风格的斗拱,似一朵朵祥云在祠内缭绕。地面清一色青石板铺就,尤其是天井部分,构造新颖,科学合理,天井周围的沟渠与全村的进出水渠环环相通,整个祠内长年活水不断,既美化了周围环境,又净化了祠内空气。最为奇特的是全祠木材的选用与搭配,据说全祠一共用了香椿、柏木等10余种上等木料,经过科学搭配,产生一定的驱虫药效,使整个祠内没有一个蜘蛛结网,虽经数百年风风雨雨,仍旧干净如初。

本信息由:【百科博士© 】编辑发布 引用请注明出处: https://www.baike100.cn/baike/xiangcun/2021/06/29/archives/12828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百科博士的头像百科博士
上一篇 2021-06-29
下一篇 2021-06-29

相关推荐

                  中国百科 权威认证